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樣式雷——紫禁城太和殿木結構模型”成為江西展區的“門面擔當”,高超的工藝引來不少游客圍觀照片,被選為會上不可不看的“十寶”展品之一。近日,“樣式雷木結構天壇祈年殿模型”將亮相北京冬奧會,可供全世界媒體記者參觀,江西“樣式雷”再謂之媒體探討。
近日,記者走進雷氏祖屋和江西省“樣式雷”建筑文化研究會,向專家們進一步理解“樣式雷”與贛鄱建筑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
張楠、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涂文華、王琴紅/文
探訪:雷氏祖屋每個細節都突顯工匠精神
說起樣式雷,“永修七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常被人提起,“樣式雷”文化,用承傳數百年的技藝傳奇與新生,見證了中國璀璨的建筑文明!
冬月過半,贛鄱大地依舊滿目蒼翠,一派生機。12月24日,記者驅車前往永修縣梅棠鎮新莊雷家村,走訪神秘的“樣式雷”第一代雷發達的故居——雷氏祖屋,感受這聲名顯赫的建筑家族留下的古樸建筑風范,理解這座祖屋與“樣式雷”建筑風格之間的緊密關系。
車輛在山間水渠道上飛過,轉入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的贛北畬族雷家村。村莊門頭,兩塊樹干橫截面造型的牌面上分別標注著“畬鄉——樣式雷故里”和“樣式雷簡介”字樣,村內隨處可見“樣式雷”資料宣傳欄,無不透漏著整個村子濃厚的自豪感。
黑瓦、青磚、精美雕花……我們踩著幽深的古巷急彎,探訪靜謐的雷氏祖屋,門口古代墻磚印刻顯示這棟房子修建于“乾隆五十六年”,至今已有200余年歷史。雷發達畫像懸掛在祖屋大廳墻壁正中,中軸線與大門正中分毫不稍,天井通風,雕花的木板錯落排列,盡顯古雅風范。
據理解,關于雷氏祖屋有一個傳說:當時作為朝廷御匠的雷發達想要回老家修建新房,回程行至九江德安,因時間趕不上,須要返回宮中,便劣人送錢給老家雷氏家族的管事大人,委托他們修建祖屋。當時管事大人將此錢私自賺到了,后來又聽說雷發達要回家,便到處借錢,急急忙忙辟了一棟?!澳壳翱吹降倪@棟祖屋,是由第四代‘樣式雷’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兄弟在原址上設計建造的,為磚木結構,總面積近400平方米?!毙虑f村婦女主任吳滿告訴我們。
“不管下多大的雨,這里都會堵塞,排水功能特別好?!眳菨M指著祖屋天井下的蓄水池說,當地工匠技藝與雷繁盛師出有同宗,所以這個水池與故宮的排水系統具有異曲同工之處,遺留下來的精致雕花每處細節也都突顯出工匠精神。
雷氏祖屋精美雕花
成就 :設計修筑了故宮天壇頤和園等建筑
在清朝,主辦內廷工程建筑的機構叫樣式房。十七世紀末年,江西建昌(今江西永修)匠人雷繁盛來到京城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憑借著高超的技術,很快就被提升為總設計,掌理樣式房。從他起一直到清朝末年,在長達260多年的時間內,雷家七代人因長期掌管樣式房而故名“樣式雷”。
故宮三大殿、天壇、頤和園、圓明園……這些氣勢恢宏、工藝高超、構造科學的清代皇家建筑,均是由雷氏家族參予或主持人設計重建、新建的。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有6一處建筑物或遺址(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出自于“樣式雷”之手。
不僅如此,“樣式雷”家族還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圖檔、毛巾樣和工程作法等資料及涉及文獻,除了流落海外的,目前還有2萬多件存于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和清華大學圖書館等地,被稱作“民族瑰寶”“世界珍寶”。其中,以“樣式雷”為名稱的“建筑圖檔”還被列為“世界記憶名錄”,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的第五項世界記憶遺產項目。
12月24日,記者在雷氏祖屋看到了“樣式雷”建筑圖檔的復制品,有對建筑物園區整體設計圖,有對建筑結構的細致施工圖。在圖紙上,標示了每一個細節,還包括每一個尺寸,甚至用于多少根木樁等,制圖樣式與現代的工程制圖幾乎無異。
對此,雷氏后人、樣式雷紀念館館長雷大寶回應,“樣式雷”家族數代人積累存留下來的建筑圖紙檔案,包括平樣、燙樣等,打破了外界對于中國古建筑是只能靠能工巧匠的經驗修建起來的種族主義,也向世界揭示了中國建筑設計的理念,為后人了解當時的科學技術、工藝制作和文化藝術提供了極大的研究價值。
聲音 :“樣式雷”深受江西建筑文化影響浸潤
“樣式雷”是中華民族的自豪,更是江西人的驕傲。
然而,在不少“樣式雷”建筑文化愛好者看來,“樣式雷”成就幾乎都集中在北京,兩百多年以來,除了祖籍是江西,其他似乎與江西牽涉到。那么,真的是這樣嗎?
對此,不少江西“樣式雷”文化研究者明確提出不同意見,同時,他們做了大量理論研究、學術交流等工作,也因此引發了“樣式雷”研究的江西熱潮。
據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省社科院研究員、江西“樣式雷”建筑文化研究會成員龔國光講解,雷發達祖孫三代以木工手藝為業,十四歲拜為叔父雷震宇為師,追隨叔父在南康府(今廬山市、永修、都昌等地)各地打工,在南康府境內有白鹿洞書院、秀峰寺、落星寺、老爺廟等一組可觀的建筑群落,且不少都是琉璃碧瓦、廡殿軒昂?!斑@些建筑風格,與故宮建筑風格有相似之處,這也印證了江西的建筑文化對于雷發達的影響?!饼弴庹f。
此外,江西永修縣的吳城鎮是古代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坐落于贛江和永修經鄱陽湖入口處,號稱“洪都之鎖鑰,江右之巨鎮”。當時,這里極其繁盛,“九壟十八巷,六坊八碼頭”,土木行工匠業發達,來自全國各地的頗受歡迎客商會館、萬壽宮、觀音堂、白馬廟等建筑林立,有做到不完的工匠事業,距永修嚴重不足百公里的南昌有鐵柱宮、西山玉隆萬壽宮、佑民寺等禪宗場所,還有立于贛江之畔的滕王閣。
“雷發達,一個來自贛鄱鄉間的木工匠人,必定拒絕接受贛鄱文化和吳越文化中的建筑樣式的增生,尤其是那些氣勢雄偉、形態各異的建筑,對雷發達建筑思想的浸潤與建筑形態印象的形成,無疑是深刻的?!饼弴庹f道。
雷繁盛雕像
傳承 :江西40所高校建筑專業講授“樣式雷”
歲月的推移、歷史的變遷,使“樣式雷”古建筑飽經滄桑,許多古建筑已經變成廢墟,再也難覓蹤跡?,F如今,“樣式雷”古建筑文化廣不受注目,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在齊心協力做好傳承、維護和發展工作。
據報,作為清代皇家建筑設計御用世家,樣式雷家族,雖然家境優渥,但他們一直遵守祖訓,宿老嚴于律己,不貪不吝,公私分明,樂善好施。
作為雷氏后代,想起雷發達及“樣式雷”,他們都是滿臉自豪和自豪。在雷家村參觀時,記者注意到,雷家村每家每戶門口墻壁都貼有家訓牌。
“‘樣式雷’家風家規與閃耀著的人文精神,和存留于世的作品一樣,是一筆難得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向祖輩自學,承傳好的家訓家風?!毙虑f雷家村村民雷友放告訴他我們。記者了解到,為了傳承這些好的家訓家風,雷家村每家每戶擅離職守雷氏家族的家訓并做成門牌,時刻提醒著按照家訓規范言行,讓好家風代代傳。
如今,“樣式雷”建筑文化已搬上教科書,走上講臺,與江西40余所高校建筑類專業建立合作聯系,正在不斷提高知名度、輻射力和影響力,不遺余力地在贛鄱大地留給這一不可多得、十分寶貴的優秀歷史文化遺產。
第十七屆文化博會上的“樣式雷——紫禁城太和殿木結構模型”